(一)
抑郁的情绪就像漫漫冬日,始终萦绕于心,贫瘠且毫无生机。
“抑郁症”这个诊断对患者利弊并存。好处在增加了确定性,从此有了“不过如此”的心理准备;坏处在它会像催眠一样压制着自己,有意无意地导致抑郁状态迁延难愈。
我们要面对的不是“抑郁症”这个名称,而是其后面的这个人,以及这个人全部生命中的爱恨情仇、生离死别。
抑郁本身并不可怕,它有来的理由,更有走的必然。
(二)
100多年前,弗洛伊德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,发现了哀伤和抑郁的差异:前者是正常的情绪低落,而后者是病理性的。能够充分哀伤的人,就不会抑郁。
后来,在其著作《哀伤与抑郁》中,弗洛伊德深刻地洞察到,抑郁症起于矛盾生成的内部冲突。它是攻击性的内化,是由内心情感冲突导致的巨大精神损耗。由此,抑郁症的各种症状,如情绪低落、运动神经阻滞、甚至自杀倾向都可以得到解释。
很多抑郁症患者,或者说有抑郁倾向的人,都可能有过一段不愉快的人生经历。
举个例子:我同学的妹妹15岁时,因为和家人发生激烈争吵,实施了一场离家出走的计划。据妹妹说,当时感觉亲人都不再爱她,整个家突然变得很陌生。虽然后来被父母找到,但从此变得沉默寡言、喜欢独处、敏感多疑,任何的事情都激不起她的兴趣。少年时代的经历为她埋下隐患,遭遇轻微挫折她就会变得消极悲观而严重自卑,导致情绪持续低落,之后被诊断为抑郁症。
成长必须以哀伤为代价。跨过成长的每个阶段,步步惊心却步步成长;如果长期不能跟过去一刀两断,抑郁就会悄然而至。
(三)
通过三个逐步过渡的阶段,将更能明晰抑郁症的形成过程:
第一个阶段是抑郁情绪,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,抑郁悲观,好像这个世界是一片灰色;
第二个阶段是抑郁状态,闷闷不乐,兴趣减退,较长时间地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里;
第三个阶段就是抑郁症。抑郁状态分成轻度、中度和重度,如果抑郁状态比较轻,还是可以勉强完成一些事情;如果达到了重度,就会影响到社会功能;当社会功能受损达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。
关于抑郁症的治疗,国内外通行的做法是:对于轻度抑郁症,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即可;如果是中度抑郁症,可以做心理治疗,最好做药物治疗;到了重度抑郁症,悲观绝望,生不如死,尤其是发现有自残行为,一定要住院治疗。重度抑郁症患者最大的不良后果就是自杀,待绝望心理得以控制,再配合恰当的心理治疗。
当身边的人长期表现为抑郁状态,你就要有所警觉,及时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,使其得到有效治疗。
(四)
心理咨询工作,实际上就是让我们过上不被过去限定的生活。
心理咨询与佛教的本质相同,均为有因必有果。其目标即为享受现在、活在当下,让人超越过去对自己的限定。
理解过去,是为和过去说再见。所以,从某种角度上来说,背叛就是成长。一个人越是能够充分理解早年是怎样限定他的,越不会被早年所限定。
马斯洛也曾说过:“切断过去,从现在开始,然后让自己的人格有更大的成长。”
(五)
活在当下,你就是佛。
当我们活在当下,就不必为过去的哀伤和现在的抑郁买单,也不必为未来的抑郁而牺牲现在的喜怒哀乐。活在当下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,没有过去和未来,只有此时此刻此心……
活在当下,不必为抑郁买单。